





⑴預熱預熱是防止裂紋的有效措施,并且還有助于改善接頭性能。但預熱會惡化勞動條件,使生產工藝復雜化,過高的預熱溫度還會降低接頭韌性。因此,焊前是否需要預熱以及預熱溫度的確定應根據鋼材的成分(碳當量)、板厚、結構形狀、剛度大小以及環境溫度等決定。
⑵焊接線能量的選擇含碳低的熱軋鋼(09Mn2、09MnNb鋼等)以及含碳量偏下限的16Mn鋼焊接時,因為這些鋼的冷裂淬硬、脆化等傾向小,所以對焊接線能量沒有嚴格的限制。焊接含碳量偏高的16Mn鋼時,為降低淬硬傾向,焊接線能量應偏大一點。對于含V、Nb、Ti的鋼種,為降低熱影響區粗晶脆化所造成的不利影響,應選擇較小的焊接線能量。如15MnVN鋼的焊接線能量應控制在40~45kJ/cm以下。
對于碳及合金元素含量較高而屈服點為490MPa的正火鋼(如18MnMoNb鋼等),因淬硬傾向大,應選擇較大的焊接線能量,但當采用焊前預熱時,為了避免過熱傾向,可以適當地減少線能量。
⑶后熱及焊后熱處理后熱是指焊接結束或焊完一條焊縫后,將焊件立即加熱至150~250℃范圍內,并保溫一段時間,使接頭中的氫擴散逸出,防止延遲裂紋產生。
對于厚壁容器、高剛性的焊接結構以及一些在低溫、耐蝕條件下工作的構件,焊后應及時進行消除應力的高溫回火,其目的是消除焊接殘余應力,改善組織。
焊后立即進行高溫回火的焊件,無需再進行后熱處理。